2011年11月24日 星期四

提問 與 問題的主權

蝌蚪小孩 與 神奇糖果故事

這是一次有意思的故事戲劇活動。

說真的,從一開始毓書與我跟這群小孩接觸,我們就一直不斷的嘗試,尋找跟這群小孩溝通的方式。小孩的氣質是跳動的,喜歡遊戲,在圍成一個故事圈的時候,就開始彼此推擠和告狀。

「老師,他的腳碰到我..」
「老師,他把襪子放在這裡,很臭。」
...................
「老師,為什麼他不舉手就可以講話。」
「老師,..........」

為什麼小孩一圍坐成一圈就開始衝突,是我一直想瞭解的問題。

這次,我們從一個戲劇活動開始。用鈴鼓的節奏和聲音,作小孩停止和開始活動的訊號。上一次,我們做這個戲劇活動的時候,鈴鼓的聲音讓小楊摀起耳朵,跑到教室外面。這次鈴鼓先作了處理,聲音變小了。

在活動一開始的時候,我對小楊說:「小楊,這次鈴鼓的聲音不會那麼大聲,如果你覺得吵,要告訴我。」

鈴鼓聲開始,請小孩趴在地上,身體與地面緊緊的貼著。鈴鼓聲又開始,小孩躺在地上,身體緊緊的與地面貼著,緊緊的到幾乎沒有空隙。鈴鼓聲起,小孩讓自己的身體在一池游泳池的水裡,以蛙式、自由式、仰式前進。小孩在他們思維的水裡用力擺動著身體,努力前進。

「老師,好吵。」小楊摀起耳朵,身體蜷縮著,像一隻蝦,或是一個待產的嬰兒。鈴鼓聲停止,我跟小楊說「小楊,我現在沒有在搖鈴鼓了。」小楊的手仍然摀著耳朵,但是身體和表情,不再像上次跑出教室時那樣的緊張。

鈴鼓聲起,游泳池的水,帶著孩子們到了森林裡。那是在森林裡一池清澈的池水,池水是碧綠的,小孩成了在池水裡游動的蝌蚪們。一隻,一隻,蝌蚪小孩們在池水裡扭動著身體。在春天到來的那天早上,蝌蚪們清早起來,發現自己的身體改變了,在他右邊的身體上,長出了一隻腳。

蝌蚪小孩們,用他們新長出的一隻腳,用力的踢水前進。有的蝌蚪小孩長出的腳特別的有力,已經使他可以跳出水面,用一隻腳作青蛙式的跳躍。蝌蚪小孩小蛇,高高舉起他的一隻粗壯的小孩腳,展示他新生的那一隻青蛙腳。

鈴鼓聲起,我變成一隻大青蛙,領著池塘裡的小青蛙們,跳著圍成一個圈。下一個故事戲劇「神奇糖果鋪」,就要開始了。

「神奇糖果鋪」這個故事,是小豬到森林裡,遇到狸貓大叔擺的神奇糖果鋪。神奇糖果鋪的糖果,每顆都有不同的神奇。毓書從豬的一家開始說起,在故事的敘說裡,豬的家庭正在形成,豬媽媽是我,湘庭很快的加入說她是豬妹妹,小楊在我旁邊沒說話,下半身蹲坐在一個紙箱子裡。我問他「你是我們家的豬嗎?」他點點頭。我問翔翔也是豬嗎? 翔翔說他不是,他要當森林裡那個賣神奇糖果的。

在森林裡探險的路上,豬妹妹一路一直叫著「哥哥, 哥哥。」,不管是在森林裡看到新奇的東西,還是不知道接下來要怎麼走。一直到快要走進第二個森林之前,豬妹妹突然喊著她的腳好痠。毓書也一邊在故事裡說著,小豬妹妹覺得很累腳很痠,怎麼辦呢? 當我們一邊想著該怎麼辦的時候,小楊把身體彎下,要讓一直喊腳痠的豬妹妹,坐在自己的身上,載著豬妹妹繼續在森林裡的探險。豬妹妹一直擔心自己太重,最後決定坐進豬哥哥一直用身體推動的紙箱作成的小豬拖車,讓豬哥哥載著她前進。

為什麼小孩在故事戲劇裡,這麼沒有顧忌的表現他們的感情,互相照顧,為彼此的問題想辦法。這是我在這次的故事戲劇扮演裡,感覺到的驚奇和疑問。儘管裴利老師說了許多,她跟孩子一起說演故事的故事,我想我還是不明白,為什麼孩子在故事和戲劇裡可以這樣的展現自己。

在課程前的討論裡,我們也問自己,為什麼要作這樣的故事戲劇呢? 我試著給的想法是,是希望小孩用他們身體進入故事的情境,在故事裡感覺到自己,也感覺到別人。

故事戲劇結束了,我發給小孩一人一張色紙,一顆小保麗龍球,製作自己的神奇糖果。發色紙時,我先跟小孩說,每個人會拿到一張色紙,但是他們可以用自己的色紙的一小塊,去跟別人交換一小塊別的顏色的色紙。我並且一邊扮演,若別人不願意時,用搶奪或是以憤怒和力氣向別人威脅,詢問小孩這樣是否可以。小孩們接著先說他們想要的顏色,我將色紙一張一張的發出。在小孩說出他們想要的顏色時,我似乎聽到有兩個人想要的顏色是一樣的。我試著不先把這個情況提出來解決,希望小孩能自己生出解決這個情況的力量。於是,當立剛想要拿藍色色紙時,藍色色紙已經在翔翔的手上。我正在想若是拿另外一包色紙裡的藍色給他也無妨。但是立剛說,沒關係,他拿另一個顏色好了。這次,他並沒有用睜大的眼睛和宏亮的聲音來表達自己。

小楊沒有用色紙貼他的神奇糖果,他用極細字的奇異筆,為他的糖果塗上顏色。但是奇異筆是極細字的,很不容易塗滿。小楊還是慢慢的一筆一筆,將糖果大部分的地方都塗上顏色,糖的一半是紫色的,另一半是黃色的。

小孩手上一邊製作著神奇糖果,心裡則一邊想自己神奇糖果的功能。立剛的糖果,是讓自己可以擁有無憂無慮的自由。翔翔將他的神奇糖果功能演出來,是立剛在踢足球,他是足球守門員。Melody 的神奇糖果可以使她永遠青春美麗。湘庭不想說出她的神奇糖果功能。小蛇的神奇糖果,可以讓他變成一個仙女。向恩的神奇糖果有兩顆大眼睛,並且裝在一個甜筒形狀的紙捲裡,像一個冰淇淋。

活動結束後,立剛幫忙掃地,關燈,並且在知道我們還需要用教室的時候,幫忙把燈再打開。

在故事、戲劇和遊戲裡,我感覺到小孩的融化與柔軟,自願作出調整和改變,並且關心環境中的整體。但是,是什麼原因使他們融化,我卻不是十分明白。回顧跟毓書在課程之前討論的,我們是因為小孩喜歡這樣,所以我們就做小孩喜歡的事情嗎? 我認為所作的是應對小孩的需要,而不是討好小孩。即使,「應對需要」和「討好小孩」在外顯的行為上,不見得有明顯的分別,可以清楚的區隔開來。但是,那個分別在我們的思慮和出發點上,卻是清楚的。

2011年11月22日 星期二

珍惜孩童心目中的「真善美」

之前,我自己覺得在跟孩子的活動裡,放進對這個社會、世界的不滿,心裡覺得有點不安。那時說不清楚那種不安,後來看到林良談兒童文學的一本書。也聽到一位了解華德福的媽媽,說的一些關於華德福教育的原則。就比較瞭解了自己那種不安的原因。

林良在「純真的境界」這本談兒童文學的書裡,談到兒童文學裡的純真。

他說,兒童文學不是逃避,而是積極肯定真善美。兒童文學不在孩子面前譴責虛偽、醜惡和罪行,只把真善美交給孩子,因為那才是創造美好未來的真正力量。

林良引述老子說小嬰兒的一句話,「骨弱筋柔而握固」。小嬰兒的手都很柔軟,但是纂起拳頭來卻握得很緊。所以兒童文學作家只把美好的東西給孩子,因為他知道孩子會牢牢握住,加以珍惜。

以社會事件出發,用意不是在孩子面前揭露社會上的不公不義。
用意在於可以探討事件背後的道理,人類生存方式的可能性。
也許是一種類似柏拉圖的理想國的探討。這樣的理想性,會在孩子的心目中形成力量。

對於社會事件裡的不公、與汙穢、貪婪的披露,需要謹慎而有所拿捏。

今天去跟學校的孩子說「狐狸」這個故事,當說到狐狸將鵲鳥拋在沙漠裡,自己走開。狐狸走開了之後,鵲鳥在一片死寂的沙漠裡,聽到遠處傳來不知是勝利的歡呼,還是絕望的哀嚎。

可是孩子卻猜想,那應該是遠處的洞穴裡,鵲鳥的好朋友,狗醒來正在找鵲鳥的聲音。

聽了孩子這麼說,覺得好感動。在這個充滿了狐狸的孤寂、與忌妒的故事裡。孩子用他們心裡的真善美,使這個故事,這個世界,充滿了愛和希望。那份孩子心中的美好,是大人們得好好珍惜的。
我相信那將會是使世界更美好最強大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