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0月31日 星期日

觀像鏡


書/ 觀像鏡
文/ 葛雷克勞文 圖/陳志勇
譯/簡怡君 出版社/ 謬思


因為「抵岸」這本得獎作品,知道了陳志勇,
於是又認識了這本陳志勇繪圖的書。
這個故事從小男孩的出生開始,
小男孩的好奇心,無止境向外探索的意圖,
描繪出人類文明開始的起點。


而這一個玩具觀像鏡 (The Viewer) ,

是小男孩在垃圾堆裡翻找出來的玩具遺物。
雖然這個觀像鏡似乎充滿了神祕與危險的力量,
但是男孩卻忍不住透過那個觀像鏡,對著幾張影像碟一看再看。
影像碟裡記錄的從遠古洪荒,人類文明,與自食文明的後果。


在故事的最後,奇異的是,

當男孩的媽媽到樓上的房間裡,男孩已不見了,剩下觀像鏡。


那個在垃圾堆裡找到的,裝著觀像鏡的盒子,

當男孩剛剛找到盒子,打開它時,

發現裡面有許多有趣的寶物,
而且每一樣東西都是用來看的,

有的使人可以看遠,有的使人可以看近,可以看得更清楚。


文明的發展中,我們不斷發現看世界的不同角度,
有時,我們看浩瀚宇宙,
有時,我們看微粒世界。


當我們累積著更多對世界的明白,
是否我們真的更瞭解了,該往哪裡去..


連結到陳志勇的網頁
- 關於 The Viewer

謝謝您,福柯老師



/謝謝您,福柯老師

/派翠西亞.波拉蔻 /丁凡

派翠西亞是個喜歡畫畫的女孩,也喜歡聽故事,
她也一直期待,上了一年級就可以學會唸書。
可是同班同學都可以,她卻不行。

後來學校來了福柯老師,
福柯老師如何幫助派翠西亞克服閱讀的困難呢?

在「學習」的過程裡,老師的角色,可以是什麼,或不是什麼?
對學習的人,又有什麼影響呢?

收集念頭的人



書/收集念頭的人 文/莫妮卡.菲特
圖/安東尼.布拉丁斯基 譯/林素蘭

一個在夜裡才出現的孤僻老人,在城市裡收集著念頭,
念頭要小心的收集,仔細的存放,慢慢的體會。
有的念頭令人開心,有的邪惡。
收集來的念頭,在園地裡被呵護和照顧,會成長,綻放,
再散播到人們的心中。

若想到「學習」這件事,

學習要學的是什麼,是知識嗎? 技能嗎? 思考能力嗎?

或者有一部分的學習,其實也是懂得如何捕捉,蘊育自己的念頭,觀點..

2010年10月30日 星期六

下雨天,發牢騷 回應 by 素

看到庭蘭的文章後,感覺台北這濕冷的都市 也染上些詩意了。面對忙碌的工作,經常頭一抬起來是滿眼的星星,卻忽略了草山下的珍珠地那幅在朦朧中渲染出的山水畫,在層層疊疊的薄紗中仿佛世外桃源,看似遙不可及卻是映在眼前。謝謝庭蘭詩般的心境,喚醒迷路在公事中的我,給自己一塊悠然南山的心田。

下雨天,發牢騷 回應 by 蘭

好奇怪,
住在新竹這個多風的城市,
總是一下雨,我就好開心,

我喜歡坐在陽台,聽雨滴滴答答的聲響,
看著雨水把風的痕跡,畫成一個線條。

下雨,總是好美,所有的東西都改變了顏色,
而且那些顏色,是潤澤,充滿生命的。

雨大時,車上的雨刷,
揮灑的霹哩啪啦,
看它們那麼努力,刷下那麼多的雨水,
覺得它們厲害的不得了,
好想替它們鼓掌加油。

下雨天,發牢騷 by 小小

傍晚,台北街頭,驟雨奔放!......
我望著天空,無奈使了白眼,大嘆口氣,
雨並沒有因為我的嫌棄而收斂,反而更豪放惹眼,張揚著它的暴行.....
連緊握在手上的那把小花傘也像個野孩子一樣不受管控....
只能快步在街頭飄搖....擰著夾腳拖,一路游回車上,
反正就是從頭到腳稀哩嘩啦.....滴滴答答,
車裡也湊熱鬧的下了場小雨......
呆在雨刷瘋狂移動的狀態,凝神自問.....
從何時開始對下雨感到煩悶?
還未細想......
眼前忽然閃過兩個全身溼透的年輕人,
他們好像得到解放一樣,開心的張開雙手,仰面迎雨,並在馬路中央旋轉舞動起來....
這場大雨,對他們來說是浪漫的相遇吧!...
猶記得那段強說愁的歲月裡,對下雨這件事始終抱著浪漫情懷,
偶爾,⋯⋯
也會趁雨天在校園淋淋雨,藉以澆灌心中等著冒出芽的善感種子.....
而如今,
是下雨讓人不耐煩,
還是,
心已被混濁撐滿??
心悶的感覺其實與下雨無關.....

受傷了,就貼塊OK繃吧

喜歡鄺老師周遊列國的喜悅,

也喜歡曉潔男高音式的短歌,

幸珍這次用三句話,讓人驚訝不已,

素美看似是個樸素的傢伙,卻有著高貴婦人樣的生活。

然後,還喜歡晨慧說的,可是細節似乎也沒記清楚,

我開心的玩耍,

餓了吃,累了睡,

受傷了嗎? 那就貼塊 OK繃吧..

唸著這幾句話,晨慧那對大大的眼睛,好像就在我眼前閃動了起來。

尤其喜歡是說受傷的那句話,

總是,我們會怕痛嘛,

有時候受了點傷,就盯著自己的傷口,

明明傷口都好了,還讓自己的心繼續痛。

有時,又因為害怕受傷,只好支支吾吾的,不敢前進,也不想後退。

還不如若受傷了,就貼塊OK繃吧

我的手機掉了,那時剛好有一隻蝴蝶飛過,

啊,我的手機是蝴蝶拿走的吧,

哎呦,不是,不是啦,蝴蝶是要來你說,你的手機是小狗叼走的啦。

平常看到晨慧,總覺得這是個可愛的大女孩吧,

原來可愛的大女孩,有堅強和開心支撐著。

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

國家是什麼呀(二) 回應 by 孟

其實國家這個概念我覺得很抽象,
我們都是靠著別人才去更認識自己是誰。

這也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戰爭紛擾的原因,一直指著別人與自己的差異,卻看不到我們相同的地方。

但如果談到歐洲的現代國家起源,跟聖經有關,自從馬丁路德的宗教革命後,各地方言版本的開始不停的流通,其實會流通也是因為媒體(印刷術)進步的關係,街頭巷尾因為說著共同的語言,生活方式也貼近,也就慢慢形成了所謂的人民。

不過究竟怎麼會變成「誰統治誰、統領誰」,我想跟誰握有軍事力量有關吧?
於是政治哲學家就說,哦,我們之間(政府與人民)有個社會契約哦,然後就把群眾給騙了,就變成了他的「人民」了。

一切都像神話般神奇!

不過,亞洲或一些20世紀才獨立的國家,其實國家的概念是形成的晚的,中國長久也是只有一個帝國的概念,只要鄰居常常向你進貢,你也不侵犯他,讓他安靜的存在,他也不會想要壯大自己來爭奪你的土地,因為中國實在太大。也因為秦朝就統一了語言,我們比較少去思考國家的概念。

不過,共同體這個東西,會不會很容易破裂呢?

說到來,是不是只能夠用很抽象的概念去說呢。就是信任?就是你願意為他(團體)付出些什麼,才能算是一份子?我們能夠隨心所欲的去成為我們要成為的嗎?

2010年10月26日 星期二

什麼是國家(三)

我想像在原始生活裡的一群人,各自過著漁農狩獵,自給自足的生活,是甚麼原因和理由,使得人群開始有了結社的想法?

我覺得那個最原始的初衷是在互助合作,當人群發現一群人狩獵比較各自狩獵來的更有益處,且集結了一群人的力氣,可以共同抵禦另一群人的欺侮。

所以結社的基本初衷,我覺得是在互助合作的需要。結社的可能性,包括社團,公司,宗教組織,國家是其中的一種。這些社群,都是為了要完成共同的目的而結合。當社群的形式符合了人民,土地,政府,主權的結構的時候,我們說它是一個國家

當我們談論對人群,土地,與文化的感情,跟我們談論對於國家的感情,那是兩個不同的問題,有不同的意義。因為不管有沒有國家這個組織,對於人群,土地與文化的感情,總是存在的。甚至經歷了改朝換代,從這個國家更替成另一個國家,但是對於人群,土地與文化的感情是不會改變的

愛國家」與「愛土地與人群」是不同,但是「愛土地與人群提供了一個我們愛國家」的理由。這兩件事情不同且又類似因果的關係。當一個「國家」並不符合「愛土地與人群」,和「互助合作」,「共謀益處」這樣的初衷時,「愛國家」的理由就已經消失了。

國家是什麼(二) 回應 by 素

我想國家除了是ㄧ個生命共同體外,也是我們對這塊土地、人群、文化.....產生的情感。這裡有我們共同的記憶、共同的語言或風俗等等。這種情感是無法取代的,因為我們歷代生於斯長於斯。這是無法抹滅的事實。

2010年10月25日 星期一

國家是什麼(二)

想說的是,我不是不認同國家,也不是不愛護跟自己一起生長的人群哦。只是想知道若對想法多作一點澄清,會得到什麼。

素所說的「國家是一個生命共同體」,如果我們先將這個想法當作一個國家的意義,或是為什麼要有國家的理由。

那麼生命共同體的意義是什麼?
怎樣的一群人適合組成生命共同體呢?
是血緣關係相近的,或是相似成長環境,或是有相近的立場的一群人呢?

台灣為日本殖民地的時期,日本政權並不重視台灣人的權益,台灣人爭取參與政治議會的權利,但卻不能。因此有志士謀畫成立台灣國。

假設當時日本政府以不同的方式治理台灣,重視台灣人的權益,或是應允台灣人的參政權,那麼日本與台灣人合作組成的,重視台灣當地人權益的政權,這樣的一個人民,土地,政府,主權的組合體,是一個「國家」?

若繼日本政府之後,光復台灣接收台灣政權的國民黨政府,是一個比日本人更不合理,更不重視台灣本地人權益的政府,那麼是日本殖民時期的台灣,或是國民黨執政時期的台灣,更適合被認定為一個「國家」呢?

國家是什麼呀? 回應 by 素

當國家被侵略或滅亡了對國家的感覺或許會強烈點,而且當你去回顧歷史,日本侵台時,對台人民的思想改造。可能感覺會深一點吧。我的感覺國家就是ㄧ生命共同體。如以世界村的角度來看待友善的人類,當然是世界大同最好,但有些人並不這麼認為,否則宗教戰爭、南北韓的紛爭從何而起呢?這好像思考的太教條了。

2010年10月23日 星期六

什麼是國家呀?

真的想再聊下去耶,

我們昨天提到了一些東西,
政府
人民
土地
國家
領土
主權
文化
也提到國家的構成要素,人民,土地,政府,主權,

也談到很多,使我們對那些東西發生感情或意義,或是認同的事項,其中有一些說到的是土地,那是我們生長的地方,地方裡的自然現象。有一些說到的是文化 ,也許是我們身在國外,情不自禁想念的味道,那些臭且不臭的豆腐,香酥脆的鹽酥雞,湯汁流溢的小籠湯包。有一些說的是人民,那些在我們身邊,與我們一起長大的人,或是跟我們有相似的外貿,膚色,有一些俱有與生俱來關係的人。

但是這些東西,都不完全等於國家,國家是把這些東西加總在一起,是這些東西形成的集合。「國家」是一個集合的名稱,就像哺乳動物是個集合名詞。

使我發生感情,想要愛護的,可能是人民,土地,或是文化。可是,那些都不是國家呀,國家是這些東西的集合,是個集合名詞,我愛護的是那個集合名詞嗎 ? 我能不能愛土地,愛人民,可是不需要愛國家呢 ?

國家的概念,其實是人創造的,國家的界線,也是人定義的。

那麼我會想問,為什麼我們要把這些東西圈劃在一起,定義它是一個國家,這樣作的意義是什麼 ? 對人類有什麼幫助嗎 ?

為什麼要有國家 ?
如果一整個世界,就是一個國家,這樣好嗎 ?
國家的分界,依靠什麼決定是最合理的,依照種族,依照生活習慣,還是依照土地的界線 ?
哪一片土地是屬於那個國家,是該由誰來決定的 ?
某一片土地上的人,可以自己決定他們屬於哪個國家嗎 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