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2月26日 星期六

符合道德的事,和有道德的人

在一個政大研討會的兒童哲學的工作坊裡,談到生育子女或不生育子女,是不是屬於一個道德議題。

香港大學的教授 Dr. Splitter 是這個工作坊的主持人,Dr. Splitter 提出了一個擬定好的討論計劃,討論計畫中以一整組問題,討論生育或不生育子女是不是一個道德議題。

在問題的談論中,大家也談到對生物繁衍現象的一些觀點,比如,生物的繁衍是一種有意識的行動,或者僅是一種本能的行為。某一物種的消失,可能會影響整體的自然生態嗎? 或者某一個物種的消失,原本就是一種自然的現象。

後來也談到,人是有理性的動物,理性,使得人類能夠為是否生育子女作決定。那麼,在人類運用理性作出決定的時候,是否仍然需要考慮合乎自然的規律或是法則。

如果是否依循自然法則,是一個道德議題,那麼人類生育或不生育子女,也是一個道德議題嗎? 也有人提出,雖然沒有生育子女,但是仍然負擔如繳稅這樣的社會責任,所以仍然是合乎道德的。或是僅是生育子女,卻沒有適當的養育子女,這樣會比不生育子女合乎道德嗎,等等的問題。

其中有一段討論,是關於道德哲學老師的行為是否合乎道德,覺得蠻有趣的。

徐老師在討論中提出一個可以提供討論的觀點,有一位道德哲學的老師,並沒有生育子女,所以不生育子女,應當是合乎道德的行為。我提出的疑問是,道德哲學老師的行為就一定合乎道德嗎?

可是,觀察這位道德哲學老師的行為,一向也都是合乎道德,徐老師提出進一步的理由說明,這位道德哲學老師沒有生育子女,應當是合乎道德的行為。但我仍然覺得疑問,一個人可以有99件行為,是合乎道德的,但仍然有可能第100件行為,是不符合道德的。

這個道德哲學老師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的問題,也就沒有繼續談論下去。後來又想一想,才覺得這個問題,還有另一個有趣的觀點。

如果知道一個人,是個有道德的人。可以說,這個有道德的人作的行為,就是符合道德的行為嗎?

M 是有道德的人,M作了B,所以B是符合道德的事。怎麼知道 M 是有道德的人呢? 因為 M 所作的事情,都是符合道德的,也包括 B 這件事。

若知道 M 是有道德的人,那麼 B 就是合乎道德的行為;
若知道 B 是合乎道德的行為,那麼 M 就是有道德的人。

要作這個判斷,以另一個判斷作為依據。但是要作另一個判斷,卻又需要以這個判斷作為依據。兩個判斷彼此互相支持,其中一個成立,另外一個也就成立了。雖然兩個判斷看起來都似乎有道理,但是也都沒有提供了充足的使判斷成立的理由。

只是從這個問題追到另一個問題,又追回來,像是一隻貓追著自己的尾巴跑,怎樣也停不下來。或是像兩個互相扣住的鎖鏈,若是解開了其中一個,整個套環也就鬆脫了。把這個問題,當成一種循環論證的問題來看,就顯得更有趣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