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3月5日 星期六

假裝,與演戲

2011.3.5 師培 於大安森林公園 與 禮筑外文書店

慧芳說了一個哥哥與弟弟的故事,弟弟想吃拜拜供桌上的葡萄,哥哥拜了拜神明,說:神明說不行耶。慧芳問:孩子的假裝,跟演戲,有什麼不一樣?

李曄舉了她們帶小孩玩查戶口遊戲的時候,查戶口這個遊戲,每一個小組裡面要有小孩扮演爸爸,媽媽,和小孩。就很像在老鷹抓小雞的遊戲裡面,有雞媽媽和小雞那樣。這樣算是扮演嗎?

我覺得這樣不算,因為在遊戲裡面,並沒有帶入角色的意義。

李曄又說,她們一邊說明遊戲,一邊告訴孩子,你們是一個家庭,有爸爸,有媽媽,要保護小孩。原本在遊戲裡,查到戶口的家庭裡多出來的小孩,就要趕快跑走。可是小孩覺得他們是一家人,爸爸媽媽要保護小孩,所以小孩都不願意跑走。

秀玲問說,我剛剛認為遊戲裡面沒有意義,所以不是扮演,想多知道一點我的意思是什麼。

可是,當我聽李曄說到,小孩因為家人要互相保護,所以原本應該要跑走的小孩,就不願意跑走的時候。這時我覺得角色已經有了意義,所以開始像是扮演了。

鷰儀就劇場的定義來說,有演出的人與觀眾,就是一個劇場。

楊老師說,不是有時候我們自己就演起來了嗎?比如說,洗澡的時候,就演出洗得很舒服的樣子。

這樣嗎?可是若沒有觀眾,又為什麼要演戲?這一點,我覺得很奇怪。

李瞱老師又提到,她常常跟別人講話的時候,會講得很有表情,動作,別人會說,你很愛演耶。講得很有表情,動作,就算演戲嗎?

我於是想到,之前要講到日本去玩的一段事件給朋友聽,一邊講,一邊比手畫腳,用許多聲音,表情來說明想要敘述的情境。動作,表情的誇張,就是一種演戲嗎? 我覺得不是這樣,當我運用了更多的表情,動作時,想要作到的,是恢復敘述的事件當時的情境。

我覺得,演戲是自己創造了一個空間,這個空間,是一個獨立於外在真實世界的空間,有自己定義的情境,與意義

小孩是從甚麼時候開始演戲,或是假裝的呢?

幸珍說,小孩知道什麼是真實嗎?不然要怎麼假裝呢?

小孩甚麼時候開始知道真實呢? 知道真實,才會開始假裝嗎?

楊老師說到,靈靈對聖誕老公公的想法。有一次楊老師問靈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認為沒有聖誕老公公的,靈靈說二年級開始就不相信啦。可是,楊老師記得靈靈四年級的時候,都還在家裡掛上屬於她自己的,和屬於家裡的三隻小貓的總共四隻聖誕襪呀。

我說,那是因為靈靈想要完成楊老師家裡的每年都要上演一次的,那部叫作<聖誕節>的戲。

鷰儀說,她蠻喜歡這個詮釋的方式。

李曄說,她覺得靈靈掛上聖誕襪,是當作一種 "儀式"。

2 則留言: